为什么考研?
我当初是找到工作了,工作的薪资待遇,感觉在重庆还是可以的,实习3500,转正不低于5500。我去公司工作,做的是非标准机械设计,就感觉那工作,没什么技术含量,很多东西是靠经验。而且公司的工程师,大多是经验至上论者。我不是说反对经验,但靠经验往往是走不远的,经验的东西往往是感性的认识,而感性的认识必须有待上升到理性的认识,最终还得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。所以说光是工作内容和形式,我就不喜欢了,总得来说就是技术含量低,研究生出来找的工作,不说技术含量能高多少,但至少比本科生的高。其次就是待遇方面,在我那个公司,有几个老工程师,10多年经验了吧,但是我看他们,一天还是焦头烂额的画图,被老板催着赶进度,感觉一天就相当的苦逼,而且加班没有加班工资,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也不能保证,我不想要那样的生活。最后就是待遇方面,在重庆,对于我们这一行,你光靠做技术,4年,5年,工资破万也是比较困难的。但是读研深造出来之后就不一样了,研究生学得好,刚出来工资就能破万。而且读研期间是有奖学金可以拿的,像我吧,这次考研考了学硕第一名,拿的奖学金,感觉比我大学四年的都要多。国家奖学金2W,川大奖学金1.2W,每个月国家助学金500,除了我的学费8K,我一个月就能有2.5K的收入了,要是项目做得好,导师还会发钱。所以说自己也能养活自己了,最后就是自我提升方面,我相信读研期间,你的自我提升的加速度会是非常大的,比起你在外面工作的话。
是否报培训班?
我是没有报培训班的,我的研友大多也没有报,其中有一个报了3000多块钱的班,最后也怎么去学,他说老师讲数学,英语,都没有网上找的那些视频讲得好。
我也是认为,不必报班的,考研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,很多资源都可以免费在网上找到,如考研名师张宇,李永乐,王式安,王江涛,何凯文他们的视频都能很容易找到,如果实在不好找,几个研友一起众筹花个100-200买小白考研或者其他什么的收集的资料也行。再一个就是时效性,有的说网上找到的都是往年的视频,我想说,像高数这些,往前一两年的视频都是差不多的,英语也同样是。政治我只看了哲学部分的视频,也是看的肖秀荣的2017年的,专业课没看。
环境:
学习环境是相当重要的,除非你有特别特别强的自制力,否则,你还是到图书馆去吧,和考研党们待在一起,把手机调为飞行模式。然后就没有什么人和事可以打扰你了,你专注学习时,效率就会特别高。
居住环境,夏天在重庆要有空调,要安静,保证晚上能睡得好。
研友:
能有小伙伴一起考研,是非常好的。中午吃饭时交流交流学习心得,谈一下学习进度,聊一聊段子,能促进你的学习,也能暂时放松你一天天学习紧绷的神经。也多亏我的研友们,让我的考研初试经历,变得不那么烦躁,苦闷,以至于成功的坚持下来了6个月的初试。此外在自习室学习时候,遇到难题你们还能相互讨论,尤其是数学,有时候一道题,你脑抽算错了,你检查了好多遍都检查不错了哪儿错了,但是你研友一眼就看出来了,然后你就懂了。还有就是搜集考研资料和信息,比如说那个小白考研,我们有研友在上面买了全套资料,然后我们大家都受益了。还有最重要的选择考哪个学校,你的研友也能帮你一起斟酌,参考。
学习计划:
我的初试成绩并不高,只有335,大家参考一下就行,毕竟不同人适应不同的方法。
先是计划,对于我自己,我很难制定一天的详细的学习计划,比如说哪个时间段学什么,要学多少,因为我觉得学习,特别是学习新东西,有很多未知因素,有的题有的原理,简单的你一眼就看懂了,但是难的可能你搞很久都懂不了,所以即使是制定了详细的计划,一旦没跟上计划,就会乱。但这并不是说不制定计划了,我是这样制定计划的,我一天基本上是11.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,我从6月份开始,我英语薄弱,一开始就复习两门,英语和数学,那个时候就分配给英语5小时,数学6.5小时。大概复习到9月份之后就英语4小时,政治1小时,数学6.5小时,10月份之后数学5.5小时,英语4小时,政治1小时,专业课1小时。11月份之后,英语3小时,专业课2小时,数学4.5小时,政治2小时,12月份,英语2小时,数学2小时,专业课2小时,政治6.5小时,大体上是按时间来分配的。每一科根据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进度来调整,预估一下每一个科多久能学完,然后看哪科学得慢了难了,就多分配点儿时间,我的学习计划是这样的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计划。
数学:
数学分为高等数学,线性代数,概率论,学硕3者都要考,专硕只靠前两者,其中高等数数学里面,学硕要考3重积分,线面积分。线代里,学硕要考n维向量空间那些,但也多不了多少。总得来说,这两年来看,学硕难度大于专硕。
考研数学界有很多名师,张宇,李永乐,王式安。高数部分我先看了张宇的强化视频,基础部分的视频没看。然后过完视频,就刷全书(张宇的高数18讲),全书过了两遍,做了里面所有的例题,课后题,有些不懂的,难懂的知识点做了记号。
然后是线代部分,现代看了李永乐的基础视频和强化视频,李永乐,很多人叫他永乐大帝,以前是数学考研命题组的,他线代讲得很棒,很多知识点都能给你讲得明明白白的,我看了他的视频,再过了一篇他的线代全书,感觉就非常容易了。
最后就是王式安的概率,王式安概率我也是看了他的基础视频,强化视频,然后再过全书。全书只过了一遍。
三门都学完了,就是做题了,我就做了李永乐的660习题集,做了三遍,第一遍把不会的做错的模糊的都挑出来,第二遍就做那些挑出来的,第三遍再记忆巩固一些重要知识点。做题的时候,上面说到的三本全书就相当于工具书了,忘记的公式,模糊的知识点都在上面查。
待660做完了,就开始做真题,从16年的做到了08年的,每一次做题,都当成一次考试,早上8点半,到中午11点半。做完了题,对答案,把错题,都找出,然后重点回忆,巩固。时间分配基本上是1个多小时做选择和完型填空,剩下的时间做大题,做题我总的感觉,一定要仔细,保证正确,再求速度。
数学一定要做题,然后总结,归纳,记忆,学完了一本书,至少你看着目录能把很多知识点都回忆起来。做题时,对应的是哪种题型,解这种题都有哪些套路,要能回忆起来。
最后最重要的,感觉也是我的一个失败之处,就是考前,我数学的模拟题和数学题做少了,时间也花少了,因为我认为18年的数学题难也难不到哪儿去,所以就紧扣660,历年真题还有书上那些基础知识点不放,张宇李永乐的预测卷,押题卷就没做。最后考试时候,发现,难题不少,大题很多的第二问都没做,不过还好选择填空做得比较好,最终得了81分。
英语:
我英语底子差,不过还好,最终也还算是过线了,51分。
我英语的阅读部分是信奉于慧的那一套,买了他的于慧真题100篇,仔细的看了他词汇分册那本书的大笨象23问23答,然后成功的被他的学习方法洗了脑,反复研读了40个阅读真题,平均每个阅读差不多过了6遍,他的说法是,要达到对每一个句子都能讲出个所以然,各个句子成分都能给别人讲清楚那种程度。不过最后看来,他的这种方法还是有效果的,我阅读拿了26分(40分满分)
然后就是作文部分,作文我就是跟的王江涛,买了他的作文书,把其中的必背20篇作文(10篇小作文,10篇大作文)背到了滚瓜烂熟,默写一字不差能写下来那种程度。最后写作文的时候,小作文东拼西凑一气喝成,大作文自己写了开头的一段,然后后面就完全默写了王江涛的一个作文的二三段,最后作文分数也还是比较欣慰的,拿了22分。
还有3分是完形填空拿的,完型填空我全部都选择了一个选项,因为完型填空有20个选项,而且20个选项必定是4个A,4个B,4个C,4个D的分布(多年的统计都是这个规律),所以全部选择一个选项必有2.5分,然后分数计算时候要四舍五入,2.5分就变成了3分了。做完型填空还有其他的一种偏方,“红花绿叶法”说白了也就是针对选项中的一些特定单词做统计分析,最后总结出一定的选择规律,这种方法我也是靠前不久才了解到,因为时间不多了,没有过多的去尝试。
不过英语部分还是要把基本功练好,就像学做阅读那套方法那样,反复研读真题其实也是在修炼内功,背王江涛作文也是一样,不要光背和默写写,还要仿写,练习其他题目的作文,尽量把自己背的那些句子,句型背熟,也要积累单词,短语等。
英文我的失败之处就是完型,新题型和翻译,以往的经验都是完型比较难,翻译也难,所以我直接放弃了完型和翻译。新题型听说是比较简单的,比较容易拿满分,结果我花了接近半个小时做新题型,最后还全错了,然后翻译一点没做,完型就全选一个选项。而据说今年的完型和翻译都是比较简单的,考完之后我后悔死了,担心了好久。
政治:
政治我跟的是肖秀荣,最后也证明了,肖秀荣还是压中了不少大题。政治的哲学部分建议早点儿学,因为哲学的东西侧重理解,理解了它,背诵就容易了。然后毛中特,近代史,当代形势就使劲儿背吧,刷题吧,到了12月份,每天要花大块时间去背政治。我当时肖秀荣的1000题刷了两遍,第一遍刷过去,错的,印象模糊的做了记号,第二部就刷那些做了记号的。然后接近考试了,买了市面上的很多人的预测卷来做了,做只做了他们的选择题,哲学题,哲学题要靠自己的分析,找对原理来做。另外几大题都不看,那几道大题我只相信肖秀荣的8套卷,4套卷。我把8套卷4套卷的除哲学外的全部大题背完了,8套卷上的背了2遍,4套卷上的背了4遍。最后考试答题,基本上背过的题都出现了。
专业课:
每个学校的专业课都不太一样,对专业课的资料和考试信息收集是很重要的,比如和我一起考试的一好朋友,考一双非(非985,211)大学,临近考试前半个多月才知道近两年来,所考专业的专科课变难了,时间已经来不及深入复习了,之前他复习得相当浅,认为已经足够应对考试了,只要英语不出问题就完全没问题了,最后很可惜他挂在了专业课上。专业课非公共科目,市面上的资料不多。我们机械专业,像机械设计,机械原理这些,资料相对多点,但是每个学校的考试侧重点不一样,要考试的范围也有出入。所以买专业课资料要针对相应院校的相应专业,购买的途径一般有QQ群搜索,相关学校的考试群,联系学长学姐买。还有一些淘宝店也有在卖,比如卖重庆大学的就有“红果园”淘宝店。
最后,总的来说,我整个考研过程经历了9个月的样子,初试6个月复试3个月,我感觉,考研是个拉锯战,持久战。不要今天心血来潮努力学习,明天累了就休息一天,这是不行的。要尽量每天都学,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、节律到每天都能有至少10多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的状态。
最后的最后再补充一点,考试时候,考一科丢一科,千万别对答案,对答案是很影响心情的。我英语考完了,就很有自信的和研友对了英语新题型答案,我立马就意识到我新题型全错了,10分啊,感觉可能过不了线了,后面对我的数学和专业课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,特别是数学受影响最大。
考研是一次赌博,更是一次历练和修行;既然选择了这条路,就注定风雨兼程!
祝考研成功!